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队伍建设 -> 纪检监察

        廉政清风(十)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2-10-09 19:17:05
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义乌365便民中心电话_365篮球直播吧_现金365人民法院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廉   风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(第十期)

        侥幸,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,按照心理学和行为学推定:侥幸心理是人不正常的心理反映,是行为人为了企求自身目的,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过于自信,是无科学依据、不负责任、放纵、投机的一种心理状态。这种心理状态,对人的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极为有害,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良心态,是一种给人负面影响、有害的心理,是诱发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。

        侥幸,表明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。侥幸心理占了上风,会让人变得可悲、可怕。同样在一个社会里,侥幸心理的人多了,也会使这个社会变得可悲、可怕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侥幸意味着没有遵纪守法、没有公平正义、没有正当奋斗。我们建设文明社会、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,就是“让所有的人不再侥幸,让所有的人远离侥幸”。

        侥幸是不幸的开始。心存侥幸,是许多贪赃枉法的共同心态。这些人之所以跌入犯罪的深渊,除了放松思想改造、理想信念动摇、法制观念淡薄,以及缺乏外部监督等原因外,面对种种诱惑,侥幸是其重要的心理因素。侥幸心理,实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健康心理。心有侥幸者,把偶然得到的成功或免去的灾害的个案,看做是普遍的事实。侥幸心理,常使人作出不正确判断,错误地判断形势,从而迷失方向,误入歧途。侥幸心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。正所谓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、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、“天网恢恢、疏而不漏”,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徒劳的,最终只能是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。不管犯罪分子伪装得多么巧妙,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,得到应有的惩处。

        小学课本上《守株待兔》的故事,是对存有侥幸心理者的讽刺。偶然在树下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,农夫从此便不思种地,专门守在树下,等待兔子再来撞树。世上哪有这等好事!清朝人王永彬在《围炉夜话》中说:“世虽有侥幸之事,断不可存侥幸之心。”把遇然性看做必然性,势必遭人贻笑。只有认真耕耘自己的田园,才能获取真正的收获。

        侥幸心理,是人生的一大隐患和祸根,应当彻底清除,与之决裂。哲学家狄德罗认为:“人生最大的错误,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,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、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,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。而我们下一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,它又光临了”。侥幸使人过于自信自大,目中无法无天,容易走向极端。侥幸使人放纵、忘乎所以、盲目行事,容易酿成恶果。侥幸是人步入歧途的纽带,是产生罪恶的祸根,是违法犯罪的“助产婆”。心存侥幸者,即使一时“有幸”逃脱法律纪律的制裁,最终也会跌入更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。庆幸一时的侥幸,是甘于自我堕落的继续,必将导致“不幸”的恶果。

        侥幸心理,人人都会有,但轻重程序不一样。相对来讲,比较理性理智、比较务实的人,不会太在意这种心理,更不会使这种心理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占据上风。他们看重的是通过正确途径、正当手段取得的成果。而存在投机心理的人,则容易相信自己的侥幸心理,偏信自己的运道和运气。一般来说,侥幸心理较重的人,生活态度大都不积极。有的人遭遇多次挫折后,可能会收敛侥幸心理。有的人可能遭遇多次挫折后,仍执迷不悟,认为是暂时运气不济,因而,一再陷于侥幸心理的泥潭而难以自拔。

        在人性的各种弱点中,危害最大的是贪婪与侥幸。人如若不遏制贪欲,就会变得贪得无厌,最终毁掉身家性命;人如若不抛弃侥幸,接踵而来是会是不幸缠身。正所谓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,只要种下祸根,结出的只是恶果。

        避免和克服侥幸心理,不做侥幸心理的牺牲品,原则是堂堂正正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,清清白白为官。从根本上说,要重视和加强学习,在改造世界观、摆正价值观、提升人生观上下工夫,加强道德修养、增强法纪观念,增强抵御诱惑和贪婪心理的能力,调整好为人处世的心态,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能力,抛弃非分之想。

       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,没有侥幸可言。侥幸本身就是一种不成功。要想拥有真正的成功,必须抛弃侥幸、远离侥幸、断绝侥幸。侥幸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。

        (摘自中国监察报)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

        义乌365便民中心电话_365篮球直播吧_现金365